发布时间:2023-04-12作者来源:赵敏浏览:2101
国内很多媒体、文章和著作上都在重复这句话:“‘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通用电公司(GE)于2012年7月提出。”这是一个误传的错误说法。
GE公司在2012年11月26日,曾经以名为“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的形式,正式提出了GE自己的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定义与技术体系,为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来自GE的贡献,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情。但是GE公司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他们是第一个(或者是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的。那么上述错误说法是从哪里来的?
笔者认为,GE提出工业互联网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一批技术领先的大企业在2011年汉诺威展会上,联合提出了一个“工业4.0”的民间版工业发展战略,将其定义为一场新工业革命。出于发展理念不落伍的考虑,GE公司也在一年半后提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这是欧美名企之间在发展工业的顶层战略设计上的一种竞合平衡,彼此之间肯定是要相互呼应、相互跟上的。“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两个概念、两种说法不同但是内涵相似的工业发展战略,彼此交相辉映,彼此衬托,相互激荡,在全球工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2013年德国政府全盘接受了民间提出“工业4.0”的发展战略,并将其宣布为德国的国家工业发展战略之后,“工业4.0”“工业互联网”基本上红遍了全球业界。
当然,“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两个先进理念都很快传到了中国。于是,大约始于2014年年初,这两个术语在中国业界“火”了起来。“工业4.0”我们按下不表,单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也许是因为舶来品光环的作用,也许是因为对先进技术渴求与崇拜的作用,甚至是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在精神上还处于“跪着”的状态,居然没有人去稍微认真一点地去做一下工业互联网的产生渊源与发展路径的基本考证,在GE公司都没有宣称自己“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情况下,有些人就想当然地“帮着”GE公司做出了一个结论——美国通用电公司(GE)最早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事实证明,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结论,禁不住检验与考证。
笔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做了一点考证,把考证结论发布在2020年出版的《铸魂:软件定义制造》书中第六章第一节中,指出中国上海可鲁软件公司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这两个概念,并且对工业互联网做了定义。有概念,有定义,有产品。至少说明,中国企业比GE更早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而且早了四、五年。
2020年12月,笔者在“中国独创的赛道:工业互联网”文章中,以“有图有真像”的方式,介绍了上海可鲁软件公司在2007-2008年间做的工业互联网研究与实践工作。
2023年3月,笔者在刚刚出版的《人本:从工业互联网走向数字文明》(简称《人本》)新书中,再次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早期实践、研究与发展的情况。
其实,很早就参与工业互联网研究与实践的中国企业有不少。[敏感词]笔者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目前能检索到的资料可以看到,自2002年起,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简称“陕鼓”)就已经开始研究旋转机械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在用户现场运行中的大型机组的运行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陕鼓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心,陕鼓的技术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全天 24小时为用户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故障诊断,大大降低了用户维护检修成本,保证机组安全运行。2003年,陕鼓牵头成立了由56家企业组成的陕鼓成套技术协作网, 对产业链和配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管理,大大强化了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的能力。
2006年4月,陕鼓旋转机械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心在陕鼓和西安交大两地正式挂牌。经过7年现场与远程诊断的工作结合,该中心可远程在线监测诊断石化、冶金等多个领域的机组。到2011年时,总网监测了67家用户的280台套机组。对13大类22种常见机组故障准确判断率达72.3%以上,可向用户提供包括预警、咨询、诊断及现场服务等6大方面的20余项服务,并可结合用户实际需求,为用户量身打造监测方案与相关检修安排建议。
2002年虽然还没有“工业物联网”术语,但是陕鼓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典型的工业物联网内容,所开发的“旋转机械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其实就是一种工业物联网平台。这是有据可查的中国人从事工业互联网开发与研究的真实案例。
在2008年,上海可鲁电气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最大子集)的术语,同时开发出了相应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可鲁电气参加了IAC2008展,当时工控网(www.gkong.com)的报道题目是“可鲁电气: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制定者”,并且在报道文章中注明:“可鲁首次出席IAC展会并推出全球首创的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不是梦想”已经是可鲁公司当时明确提出的市场口号。工控网将其定性为“全球首创”,也说明当时工控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此前未见的新生事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中链接检索这些图文资料(http://www.gkong.com/item/news/2008/06/22744.html)。
笔者对一些企业访谈调研情况显示,除了可鲁公司之外,研华科技、迈迪信息等中资企业也在2010年之前就提出或使用了“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的术语。
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的业务实践,还是技术概念与术语的提出,还是平台软件的开发,中国企业都是早于GE公司的。
现在不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通用电公司(GE)于2012年7月提出。”这个错误说法在网上广泛流传,以讹传讹,而且还正在通过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所谓“考试”程序而不断强化。
根据某些企业家朋友讲述,“我参加了一个所组织的培训,所有课程都是线上的,其中有一门课程叫做《5G时代下的机会与挑战》,讲到了工业互联网,并说工业互联网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课后有在线的考试,有个考试题目是:《工业互联网》是由哪个国家最先提出的,答案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我选择中国,系统判我错误。我选美国,系统判定我正确。”
一个只要上网一检索,就能轻松获得正确答案的基本事实,生生地让一些不明就里、不愿意做调查研究、只愿意凭空揣测的人给搞乱了。出现一个并不正确的、以讹传讹的说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错误说法,正在不断以各种形式的专家发言、培训授课、文章著作、测验考试等形式而持续强化传播。
为什么中国人较早(至少比GE要早好几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和传播?而美国GE公司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后,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的,但是某些国人就宁愿相信并且非要说成GE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工业互联网的?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如果仔细去分析的话,原因有很多,如历史原因,话语权原因,不自信原因等。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先进技术和理论,都是从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特别是与工业有关的事物和理念。因此,国人似乎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就必定是诞生于国外的,必定是舶来品。
我们确实需要虚心地向西方工业强国学习,即使是我国工业水平发展到更高阶段,仍然不能放弃学习西方。但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技术自信,因为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至少,在工业互联网这个事情上,中国人是稍微领先了一步的。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早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的术语、定义,这恐怕是一些国人还不太相信或者不愿承认的事实,但是,这是事实。
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生态体系建设等,中国确实与国外有着较大的不同。孰优孰劣,很难定论。笔者观察到的是,中国人已经在走一条独立自主发展工业互联的道路。技术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商业模式不同,生态体系不同,这也是事实。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是全世界最丰富的,生态要素是最完备的,发展决心也是最大的。认准方向,踔厉奋发,踏踏实实地做上5-10年,或许孰优孰劣可见分晓。让实践来证明,让事实来说话。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英诺维盛公司,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标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3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