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7作者来源:戴辉浏览:1077
4月30日,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120人当选院士,30人当选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且持续的成就。
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当选为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大家都喝过中药,是高温煎煮出来的。
屠呦呦主要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张伯礼院士说,虽然最后非洲用的青蒿素经过了改造,但第一个把青蒿素带进课题组,第一个发现结晶,第一个证实结晶具有临床活性的,是屠呦呦。
1978年,由屠呦呦领导的中医研究院中药所“523”研究组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同一年获华伦·阿尔波特奖,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技史研究发现屠呦呦和青蒿素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张伯礼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是专家在做科技历史研究时发现了屠呦呦和青蒿素的伟大贡献。
这个真实的故事是张伯礼院士所讲,当时他任中医科学院院长,陪屠呦呦去领的诺贝尔医学奖。
张伯礼透露:如果不是专家去调查,恐怕没人知道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
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从2010年起年年推荐屠呦呦拿诺贝尔奖,直到2015年获得成功。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屠呦呦诺奖另一名推手、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华人研究院苏新专也做了很重要的工作。
2015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News and Views 栏目在线发表了苏新专博士及路易斯·米勒(Louis H Miller)博士的文章——“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an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深度解读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青蒿素的发现历史及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今天的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表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青蒿药物,多为青蒿素的衍生产物,包括有双氢青蒿素、青蒿琥珀单酸酯等,这些药物均属于化学药品,不能算是中药。
早在二战期间就广泛使用的药物就有多种是从植物中萃取的,举几个例子:用于治疗疟疾的奎宁(金鸡纳碱),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从柳树提取,阿托品是从颠茄等植物中提取出的生物碱,用于缓解痉挛性疼痛以及手术过程中抗心律失常,吗啡(Morphine)是从罂粟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发现药物将更加容易,甚至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的阶段。
深圳光明的深圳湾实验室就在使用人工智能研发药物,美女教授颜宁史学术带头人。
我的科技史研究——自己就在历史中
巧的很,我也在研究科技历史。
从2018年开始,我投入了通信、电子和芯片科技史研究中。
GSM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通信技术,数十亿人因此进入数字时代,我本人在其中有转折性贡献。
本世纪初,业界盛传3G将干掉GSM,正如GSM如同”星火燎原“一样干掉”了大哥大(所谓1G)一样。几乎所有的基站设备供应商因此放弃了GSM基站的继续研发,ALL IN 3G去了。
04-05年,我孤身在菲律宾拓展出整体替换千万人口大城市的GSM无线网络的项目,商业模式是借鉴”小灵通“,实现网内无限通话和短消息,获得极大成功。这是全球首创!
此举改变了全球通信历史,业界从此认为GSM将长期持续,3G是热点容量补充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最牛博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Shenzhen Kinghelm Electron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Yue ICP Bei No. 17113853